本文目录一览:

半导体八大工艺之刻蚀工艺-干法刻蚀

1、干法蚀刻工艺在半导体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物理干法蚀刻 、化学干法蚀刻以及化学物理干法蚀刻。在物理干法蚀刻工艺中 ,氩离子以约1至3keV的能量形成离子束,对晶圆表面进行物理磨损 。

2、半导体MEMS制造中的刻蚀工艺(干法)主要包含电化学蚀刻、等离子蚀刻 、反应离子刻蚀(RIE)和深度反应离子蚀刻(DRIE) 。电化学蚀刻通过精确控制的外延层和电势,实现对薄硅膜(n型外延硅)的均匀蚀刻 ,形成压力传感器所需的结构。

3、尽管半导体晶圆尺寸扩展,干法刻蚀工艺的开发仍面临实验探索的高额成本。工艺复杂性源于大腔室、多样的材料和苛刻要求 。理解基本物理化学反应对大尺寸刻蚀机设计至关重要,等离子表面相互作用研究为控制工艺变量提供了关键洞察。干法刻蚀建模是减小实验负担 、加速反应器开发的关键途径。

干法刻蚀设备分类及市场概览

1、刻蚀技术主要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干法刻蚀以其高效率、低损伤和良好的图形选择性 ,成为先进制程中去除表面材料的主要方法。湿法刻蚀依赖液体试剂,易于引起边缘损伤和后续处理步骤,因此在小特征尺寸的精细刻蚀中 ,干法刻蚀显示出明显优势。

2 、根据被刻蚀材料的不同,刻蚀可细分为介质刻蚀、硅刻蚀、金属刻蚀等类型 。CCP刻蚀主要针对介质材料,而ICP刻蚀则主要用于硅刻蚀和金属刻蚀。ICP 、CCP在刻蚀设备市场中占比接近 ,2022年二者合计占比约95%,几乎占据整个刻蚀设备市场的份额。

3 、屹唐股份作为进行刻蚀设备业务拓展的公司,面向全球经营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提供包括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在内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配套工艺解决方案 。整体而言 ,刻蚀设备市场空间巨大,技术升级和国产化趋势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增长 ,刻蚀设备行业前景广阔。

晶圆制造—刻蚀技术-1

1 、半导体晶圆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六个核心环节:扩散、光刻、刻蚀 、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和抛光。其中,刻蚀工艺占据着关键地位 ,它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有选择地从硅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实现图形的精确转移 。

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干法刻蚀技术_半导体干刻工程师发展前景

2、在晶圆电路图通过光刻技术形成后,刻蚀工艺至关重要 ,它能精确去除多余的氧化膜,只留下所需的半导体结构 。刻蚀工艺主要采用两种策略:湿法和干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在现代半导体生产中 ,干法刻蚀技术是实现高精度电路图案转移的关键。对于干法刻蚀设备而言,控制刻蚀均匀性和提高刻蚀速度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 。例如,陆芯公司生产的精密晶圆切割机 ,就具备了高精度(可达0.0001mm)、切割精度达到5um、高效率 、多品种加工能力以及低环境要求等特点。

干法刻蚀工艺

干法蚀刻工艺在半导体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物理干法蚀刻、化学干法蚀刻以及化学物理干法蚀刻。在物理干法蚀刻工艺中,氩离子以约1至3keV的能量形成离子束,对晶圆表面进行物理磨损 。

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干法刻蚀技术_半导体干刻工程师发展前景

多晶硅的干法刻蚀需要严格控制栅极宽度 ,控制刻蚀后的轮廓以避免后续工艺中源极和漏极的离子注入不均,同时保持Si对SiO2的足够高的刻蚀选择比。金属的干法刻蚀主要针对互连线及多层金属布线,要求高刻蚀速率、高选择比 、良好的刻蚀均匀性和关键尺寸控制 ,同时减少等离子体损伤和残留污染物。

干法刻蚀机从早期的圆筒形/平行板型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的RIE/CCP和HDP 。为提高刻蚀速率,节约成本,高密度等离子源如电感等离子和顶部耦合等离子在IC制造业中得到应用。通过调节圈数/间隙 、多区静电卡盘、功率频率和腔壁条件控制等 ,改进了刻蚀性能,满足了各种图形刻蚀的需求。

干法刻蚀工艺,特别是Bosch工艺的仿真过程主要基于Robert Bosch在1993年提出的ICP技术 。这种工艺采用氟基活性基团开始硅的刻蚀 ,随后进行侧壁钝化,刻蚀与保护交替进行,以SF6作为刻蚀气体 ,C4F8(八氟环丁烷)作为钝化气体。通过周期性地在刻蚀和钝化之间切换 ,确保深度方向的刻蚀,避免侧向扩散。

标签: 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干法刻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