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气动弹性力学发展趋势
- 2 、主动气动弹性机翼收益
- 3、杨超简介
- 4、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科研相关
- 5 、气动弹性力学气动伺服弹性问题
气动弹性力学发展趋势
1、总的来说,气动弹性力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高度技术化,不断适应飞行器技术的新需求 ,为航空航天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解决方案。
2、随着飞行器日益广泛地采用各种类型的自动器和在稠密大气层中高速飞行的发展,60年代以来,在古典气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若干新的学科和研究内容 ,如气动热弹性力学 、气动伺服弹性力学、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噪声激励 、随机扰动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等 。
3、气动弹性力学的不断进步,成为了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
4、随着飞行速度提高,空气动力增大 ,而重量小的结构型式使机翼抵抗变形的能力下降,所以气动弹性问题变得严重起来。30年代初英国“蛾”号飞机连续发生颤振失事,促使航空工程界对气动弹性问题严重关注 。
5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空气动力学领域的突破,为气动弹性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值计算工具。通过这种方法,科研人员能够深入探讨气动弹性如何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与操纵性能。与此同时 ,实验研究方法也在气动弹性力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
6、气动弹性力学主要研究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结构强度和动态特性如何受到气动效应的影响。这包括了两个关键领域:气动静力学问题和气动动力学问题。在气动静力学方面,变形发散是一种结构在与空气动力相互作用下的非周期性发散现象 。
主动气动弹性机翼收益
1、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通过创新的ACT(主动控制技术)和气动伺服弹性(ASE)技术,实现了对飞机运动的精细调控。这项技术融合了气动学、结构工程 、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是多个关键技术的集成,包括ASE、ACT、结构优化 、机翼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等。
2 、近期,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ctive Aeroelastic Wing , AAW)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其卓越的性能和效益已经得到了实际验证 。在F/A-18战斗机的机翼上采用AAW技术后,令人瞩目的是 ,尽管保持了原有的飞行性能,但机翼的结构重量却显著下降,具体来说 ,减少了48%。
3、随着主动控制技术(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ACT)的成熟和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ctive Aeroelastic Wing ,AAW)应运而生。AAW的设计思路与常规机翼大相径庭,它允许机翼在全权限、快速响应的主动控制系统控制下,实现大范围的气动扭转。
4 、随着主动控制技术(ACT)的发展成熟及其在航空技术中的广泛运用,利用结构的柔度使机翼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控制飞机运动的方法得以成为可能 ,这就是所谓“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 ” 。
5、“主动气动弹性机翼”(AAW)。在传统机翼设计中,一般都要保证刚度以使机翼变形最 小,而AAW利用机翼的柔度作为一种对飞机进行操纵的方式 ,它通过使整个机翼发生一定 的变形而得到操纵飞机所需的气动力。通常规舵面相比,AAW具有效率高而翼面变形小的 特点 。
6、常规机翼的设计采用由操纵面产生操纵力 、操纵力矩的方式控制飞机的运动。因为机翼的刚度不足而带来的气动弹性效应将减弱操纵面的效能,同时使机翼的颤振特性变差 ,为使这种操纵方式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在设计中就必须使机翼具有足够的刚度,由此也必然使机翼的结构显著重量增加 ,造成整机重量上升。
杨超简介
杨超,男,汉族 ,1966年12月出生,是一位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他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取得了1992年的空气动力学硕士学位,并于199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并获得了飞行力学博士学位。
杨超,男 ,1970年2月出生,目前担任副教授,同时是硕士生导师。他活跃在多个学术组织中 ,是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安徽省细胞生物学会及安徽省微生物学会的会员 。
杨超,这位来自中国河北邯郸市的篮球运动员,出生于1986年4月 ,身高令人瞩目,达到了95米,体重为85公斤。他的身体条件在篮球场上无疑是一大优势。在场上位置是后卫 ,这表明他在比赛中通常负责组织进攻和防守两端的协调工作 。杨超在福建男篮的表现备受瞩目,凭借其出色的篮球技艺,他的技术特点尤为突出。
杨超在教育领域也独树一帜 ,他主讲的“易经的批判”和“佛说了什么 ”等课程,脱离了传统成功学和营销学的框架,为培训界带来了新颖的视角,深受企业团体的欢迎。他目前担任赢创传媒讲师 ,专注于美学、佛学和形而上学的教学,以独特的视角解析现代传媒和营销,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杨超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 ,他的个人信息如下:他出生于1970年,拥有医学博士的崇高学历 。杨超毕业于1992年7月,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
杨超,男,汉族 ,中共党员,出生于1963年7月,籍贯安徽灵璧。他在1982年9月进入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专攻农经系财务与会计专业,并在1984年至1986年间,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在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学习财政专业 。1986年7月,杨超顺利毕业 ,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科研相关
1、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研究实力强大,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其中,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专攻于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致力于提升我国航空领域的科技水平 。动力学与强度方面,国家专业实验室提供先进的动力学与强度研究 ,并设有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推动航空工程的创新。
2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实验教学中心科研经历1963年3月出生于陕西凤翔的这位学者,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 ,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担任航空学院院长,领导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并荣获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称号 。
3、航空学院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及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与省部级实验室。
气动弹性力学气动伺服弹性问题
总的来说 ,研究气动伺服弹性问题,是为了提升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控制性能,确保其在执行任务时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从而保障任务的成功实施。
飞机“气动弹性”与“气动伺服弹性 ”:飞行器稳定性与操控的关键/ 在航空工程的精密世界中 ,飞行器的设计并非固若磐石,它们在气动力作用下会微妙地展现出弹性变形的特性,这就是气动弹性 。这种变形并非孤立 ,它与气动力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且微妙的力学交互,对于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一些装有自动控制系统的飞行器中 ,在一定的情况下,结构弹性振动与控制系统的相互作用会使控制系统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对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产生不利影响。改善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条件 ,降低弹性振动对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是这类飞行器设计工作中必须研究的课题。
标签: 航空器气动弹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