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2 、轨道测流系统
- 3、船舶无线电导航分类
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从古至今,导航系统主要经历了天文导航 、指南针导航、无线电导航、雷达导航 、卫星导航等发展过程,实现了由“近视眼”到“千里眼 ”的飞跃。我们都知道 ,夜空中的北极星基本恒定在北方的方位,而北斗星一直在北极星附近,指示着北极星的方位 ,夜间可用它来判知东西南北。
2、早期的飞机主要靠目视导航 。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仪表导航。飞机上有了简单的仪表,靠人工计算得出飞机当时的位置。30年代出现无线电导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无线电信标和无线电罗盘 。40年代初开始研制超短波的伏尔导航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见无线电控制着陆)。50年代初惯性导航系统用于飞机导航。
3、飞机导航系统(aircraft navigation system)发展历史 早期的飞机主要靠目视导航 。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仪表导航。飞机上有了简单的仪表 ,靠人工计算得出飞机当时的位置。30年代出现无线电导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无线电信标和无线电罗盘 。
4 、本文将全面阐述军民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方方面面,从系统理论出发 ,深入探讨其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知识。首先,我们将探讨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核心任务,包括其在航空领域的定位、导航和引导作用 ,以及其组成部分和关键性能指标。
轨道测流系统
双轨雷达测流仪包含缆道塔架、自动运行车 、雷达流速仪、遥测终端机、LORA 终端、水位计 、供电系统及充电桩等关键组件 。设计低功耗,支持自定义采集时间,实时在线值守,远程设置与召测功能。遥测终端集成4G通讯模块 ,支持有线以太网接入。
电流检测:轨道电路通常使用电流检测来确保列车是否占用轨道。在轨道上铺设的电路中,通常会有电流传感器或电路开关,用于检测电流流过的情况 。当列车进入轨道区段时 ,列车的牵引系统会导致电流流过轨道电路,从而被检测到列车的占用。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安装轨道区段上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轨道电流、振动等指标来判断轨道上是否有车辆占用 。如果发现占用,则传感器会向监控系统发送信号。将传感器的信号与监控系统连接起来。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 ,将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到监控系统中 。
轨道电路主要由供电系统、馈电系统 、轨道电路设备以及信号系统组成。它的作用主要是为电力牵引提供供电、监测和控制列车运行、提供列车位置和速度信息和实施列车自动化控制。轨道电路的组成 。供电系统。轨道电路的供电系统主要由接触网 、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组成。
缆道自动测流 缆道测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测流方式,经 50多年发展,技术设备较为成熟 ,其中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测流精度可达到95~98% 。该方法由人工一次性启动缆道测流装置后,可自动测量全断面测点流速和垂线水深,并自动计算出断面面积和流量。
船舶无线电导航分类
1、根据作用距离 ,系统可分为近程(50至100海里)、中程(300至600海里) 、远程(约1500海里)和超远程(5000海里以上)等多种类型。国际上通用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包括无线电测向系统、康索尔、罗兰 、台卡、奥米加以及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等,它们既适用于航海也适用于航空,但各自有特定的应用需求。
2、用无线电测向系统测定船舶与已知岸台之间的无线电方位角以实现定位 。无线电测向系统由船上的无线电测向仪和岸上的无线电指向标组成。工作频率约 300千赫。在船上用无线电测向仪测定的无线电指向标方向为大圆方位,所得船位线为恒位线 。
3、无线电导航分类:无线电导航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船舶无线电导航和飞行器导航。船舶无线电导航 ,又称无线电航海,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船位和引导船舶沿预定航线航行的技术。飞行器导航指利用无线电引导飞行器沿规定航线安全达到目的地的技术 。
4 、船岸或船舶之间,进行中高频无线电通讯 ,包括语音、窄带、和摩尔斯码通讯。卫星通讯船站 SATCOM SHIP STATIONS 卫星通讯船站称为船舶终端,设备包括卫通C 站(INMARSAT-C),A站(INMARSAT-A)或B(INMARSAT-B)站 ,或F(INMARSAT-F)站。
5 、集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如GPS、GLONASS等,为船舶提供精准定位信息 ,支持导航与避险 。AIS(自动识别系统)通过VHF无线电频段,在船舶间提供自动识别与位置信息,增强船舶间交流与导航安全。EPIRB(应急位置指示器)作为GMDSS关键部分 ,遇险时发出紧急信号,提供准确位置信息,便于迅速救援。
标签: 船舶导航中的无线电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