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

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环境效应 ,主要有: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湿地萎缩、植被退化 、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

环境水动力作用是指由地下水动力要素变化而引起的地质环境中相互间的能量交换作用。通过荷载效应、应力腐蚀效应、孔隙水压力效应 、潜蚀吸蚀效应等作用,破坏地质环境中不同单元间的力学平衡,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 ,会造成水动力场各要素如水力坡度、渗透速度 、水压力的变化。

地下水开采的负效应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带来的对城市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岩溶塌陷 、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供求矛盾的日益尖锐 ,还往往形成恶性循环,构成地质灾害,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或严重威胁。

一方面 ,大规模拦蓄山区径流补给平原区的水量,明显地减少了河流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加之渠系防渗和水利用率的提高 ,改变了地下水补给条件;另一方面 ,开采地下水的强度不断增大,加剧了地下水系统水量非平衡态势 。 在黑河流域中游盆地的洪积扇裙带,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3~5 m。

第一是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由于抽取地下水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 。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天津在市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第二是岩溶塌陷 。中国是世界上岩溶最多的国家之一。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开发_地下水资源开发产生的危害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烟台市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最为明显,已经制约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当战争爆发时,人口大量外迁 ,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破坏,渠系报废,耕地荒芜 ,地下水开采量和泉水引用量大量减少;而当战争结束后,人口回迁,又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热潮 ,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及泉水引用量相应增大 。综观这一时期地下水的开发 ,总体表现出从古至今,随时间的迁移,开采利用量呈交替上升的趋势 。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开发_地下水资源开发产生的危害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999年以来 ,松嫩平原降水量一直偏少,受其影响地下水补给量也相应减少,降水减少又导致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进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的地下水下降漏斗进一步扩大,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减少。目前,全区地下水开采量为51594×108m3/a ,枯水年全区地下水开采量将达到65×108m3以上 。

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下水源,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国家进入工业化革命之后,随着钻井机械技术的进步 ,工业、农业 、城市迅速发展,供水量急剧地扩大,促使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利用地下水源。

初期阶段 ,地下水开发分散且数量有限 ,主要进行水源地勘查,通过论证确定开发方案,探寻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初期地下水开发)中期阶段 ,地下水开发扩展至大面积,资源评价成为关键,区域性的地下水资源管理被提升到合理开发的重要层面 ,以应对相互干扰的加剧 。

世纪60年代以前地下水开发主要集中于城市和村镇,供人畜饮用,60~70年代初 ,农用机井开始出现,但地下水开采量不是很大,70年代末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 ,80年代以后,地下水成为该地区用水的主要水源。20世纪70、80、90年代全区地下水平均开采量分别为:53×1083/a 、90×1083/a、206×1083/a(图2-17)。

近百年来美国地下水开发利用史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理念及其生态-地质环境功能研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在19世纪以前 ,地下水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种补充性资源 ,在水资源中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研究占主导地位。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地下水开发就是要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要求有地下水可采,同时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保证当代人有地下水可采 ,也要保证子孙后代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可以利用;不仅要使地下水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条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满足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也要满足保护其不受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破坏和枯竭 。实际上,目前对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其最高目标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同时 ,必须采取措施保护这一资源不受污染。公众应被教育不要随意丢弃电池和电子产品,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废弃物处理也要符合环保要求 ,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

标签: 水利工程中的地下水资源开发